权威解读!新高考时代来临,各科核心素养怎么考?附最全指南 | 热点

时间:2018-03-22 10:21:14

在新高考大规模铺开的2018年,我们即将经历什么?

自1977年恢复高考,41年来,全国共有1.2亿人通过高考进入大学,“知识改变命运”,成为高考最好的注脚。


这期间,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人才选拔需求,高考在科目设置、考试内容、次数、招生体制和方式、技术环节等方面,进行了大大小小30余次改革。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我国到2020年将全面建立新的高考制度。在教育部考试中心在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中,着重明确了高考“考什么”,即: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但学科各自的核心素养是什么?它们在高考试题中怎样呈现和考查?


与此同时,今年将有江苏、重庆、四川、湖南、陕西等18个省(市)正式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盘点上海和浙江的试点经验,又有哪些细节需要我们提前注意呢?

学科素养怎么考

语数外篇



01

语文核心素养是什么?


高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即:


    ●语言建构与运用(语言)——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增进语文学养,努力学会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文字。


    ●思维发展与提升(思维)——在发展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同时推进思维机制的发展,提高思辨能力,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审美鉴赏与创造(审美)——在语文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以及在生活中,坚持对美的追求,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文化传承与理解(文化)——在语文课程中进一步理解和尊重文化多样性,关注当代文化,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


02

语文核心素养怎么考?


上述四项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内容与基本抓手,也是高考语文考查的主要内容。


1.“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核心素养,主要通过语言运用题来考查。这也是历年高考语文试卷中承接性最强、创意性最高、变化最大的一大板块。考查方式主要有两种——


考查方式一:选择所示语言材料的对错优劣


多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如2017年高考全国卷第17题的成语使用、第18题的语病判别、第19题的表达得体等。


考查方式二:要求考生完成一定的表达目标


多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如2017年高考全国卷第20题的补写语句、第21题的推断分析,北京卷第25题的微写作,天津卷第20题的“词云图”等。


2.“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一核心素养,主要通过阅读欣赏题来考查。“阅读欣赏题”即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古诗文阅读等,这部分一般占试卷分值的50%左右。

2017年高考语文中的阅读欣赏题,主要有3个特点:

一是,“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


二是,取消选考模式,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多年选考,本意是满足考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多元性,但在功利备考观念的作用下,也造成了阅读教学的窄化。考试中是弃文学而投实用,教学中是弃散文、剧本、小说而投传记,这种趋势在一些地方甚至发展成谈散文色变、唯传记是瞻的程度。这一改变,不仅体现全面考查学生思维素质的取向,更是对“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重视。)


三是,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01

数学核心素养是什么?


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共六项三大类。


    ●数学抽象——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思维过程。


    ●直观想象——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数学抽象与直观想象体现了数学的一般特性。)


    ●逻辑推理——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规则推出其他命题的思维过程。


    ●数学运算——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逻辑推理与数学运算体现了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数学建模——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据分析——针对研究对象获取相关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推断,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知识的过程。


(数学建模与数据分析体现了数学的实用性。)


02

数学核心素养怎么考?


1.通过由具体的实例概括一般性结论,看学生能否在综合的情境中学会抽象出数学问题,并在得到数学结论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命题,以此考查数学抽象素养。


2.通过提出问题和论证命题的过程,看学生能否选择合适的论证方法和途径予以证明,并能用准确、严谨的数学语言表述论证过程,以此考查逻辑推理素养。


3.通过实际应用问题的处理,看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清晰、准确地表达数学建模的过程和结果,以此考查数学建模素养。


4.通过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观察以及图形与数量关系的分析,通过想象对复杂的数学问题进行直观表达,看学生能否运用图形和空间想象思考问题,感悟事物的本质,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以此考查直观想象素养。


5.通过各类数学问题特别是综合性问题的处理,看学生能否做到明确运算对象,分析运算条件,选择运算法则,把握运算方向,设计运算程序,获取运算结果,以此考查数学运算素养。


6.通过对概率与统计问题中大量数据的分析和加工,看学生能否获得数据提供的信息及其所呈现的规律,进而分析随机现象的本质特征,发现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以此考查数据分析素养。

例如,在2017年高考中,全国II卷第20题第(1)问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依托,设计了线段之间的相量关系式等条件,考查求动点轨迹的方法;第(2)问设计了动直线相互垂直的证明问题,重点考查思维的灵活性以及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国III卷第8题考查圆柱和球的相关概念,以此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


北京卷第14题通过图表给出信息,考查了考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上海卷第12题以点与线的位置关系为背景,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突出考查数学的理性思维。

01

英语核心素养是什么?


英语核心素养由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这四大要素构成。


    ●语言能力——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的能力。


(过去只提听、说、读、写,现在多了一个“看”。这里的“看”在英文里对应的单词是viewing,通常指利用多模态语篇中的图形、表格、动画、符号以及视频等理解语篇的意义。理解这类语篇除需要使用传统的文本阅读技能外,还需要观察图表中的信息、理解符号和动画的意义。)


    ●文化品格——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文化意识、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


    ●思维品质——学生通过英语学科的学习而得到的心智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说的思维品质主要指与英语和英语学习有关联性的思维能力,而不是一般意义的思维能力。)


    ●学习能力——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


02

英语核心素养怎么考?


1.听:能通过重音、语调、节奏的变化理解说话人所表达的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能通过听,抓住日常生活语篇的大意,获取其中的主要信息、观点和文化背景。


2.说:能口头简要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经历,表达观点并举例说明,介绍中外传统节日和中国传统文化;能在口语表达中,根据交际场合和交际对象身份的不同,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如正式或非正式、直接或委婉,进行日常交际,表达意义和意图,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借助手势、表情等非语言手段提高交际效果;能通过重复、解释、提问等方式克服交际中的语言障碍,维持交际。


3.读:能在阅读中抓住日常生活语篇的大意,获取其中的主要信息、观点和文化背景;能区分语篇中的主要事实与观点,能预测语篇的主要内容;能识别语篇类型和结构,能辨识和分析语篇的文体特征及衔接手段,能识别语篇为传递意义而使用的主要词汇和语法结构;能识别语篇直接陈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社会文化现象。


4.写:能以书面形式简要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经历,或续写结尾,或表达观点并举例说明,介绍中外传统节日和中国传统文化;所用词汇和语法结构能够表达主要意思;能运用语篇的衔接手段构建书面语篇、表达意义,体现意义的逻辑关联性。


从表面上看,上述具体要求好像只有听、说、读、写语言能力的要求,也就是说,好像只涉及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能力素养。


但实际上,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也融入了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的要求之中。而目前的英语高考,也主要还是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安排考查内容、考查形式和评价标准的。


新高考已经来临

三分钟了解新高考


不仅考试内容发生变化,继2014年上海和浙江率先启动高考改革试点后,江苏、重庆、四川、湖南、陕西等18个省(市)将在今年正式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新高考已经实实在在地向我们走来。


盘点首次新高考,我们发现许多实施细节都与以往高考有着明显的区别。参加新高考,将是一个长期的、有计划的、需细心规划的过程。


01

关键词  秒懂新高考


时间节点——我什么时候参加新高考?


对即将升入高中或已经进入高中的同学来说,一个首要的问题就是,我会参加新高考吗?


“3+3”——“套餐”还是“自助餐”?


在新高考改革中,“3+3”的形式格外吸引学生、家长和老师的眼球。那么什么是“3+3”?


这里,前一个“3”代表语文、数学、外语3门高考核心考试科目,而后一个“3”则是由学生自主选择的3门科目。


从全国各地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看,浙江省采用从7科中自选3科的形式,其他省份基本上采用的是6科中自选3科的方式。


可供选择的6科,也就是常说的选考科目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浙江省第7科为技术),于是就将产生20种选科组合(7选3则有35种选科组合)。


相较于以往“3+X”的考试形式,“3+3”形式打破了文理科的壁垒,可以说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从“享用”文综、理综“套餐”,到3科自主搭配“自助餐”的转变。


专业平行志愿——不上不喜欢的专业?


由于选考已不分文理科,招生录取也不再有文理之分,而是分为普通类(分提前录取和平行录取)、艺术类、体育类几个大类。


其中,普通类也不再分一、二、三批次,而是根据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和考生高考总分,分成三段来填报志愿和录取。


三段比例为实考人数的20%、60%(累计)、90%(累计)。


以浙江省为例,专业平行志愿设一个录取批次,实行专业平行志愿。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一所学校的一个专业作为一个志愿单位。


考生每次可填报不超过80个专业志愿。不再设专业服从调剂志愿。视平行志愿录取情况决定是否征求志愿。


定向招生等有特殊要求的少量学校、专业(类)经同意后可实行提前录取。


也即是,以往的平行志愿是以分数优先、尊重志愿为原则;而专业平行志愿则在平行志愿的基础上考虑到专业优先录取,所有志愿原则上都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基本不会出现不得不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的情况了。


02

时间表  高中3年厘清思路



步入高中,新的生活画卷在面前展开。与之前的学习和生活相比,这幅画卷的色彩更多样,层次更丰富,技法也更复杂。


与小学和初中不同,高中三年结束后再也不是按部就班的升学,而是要通过全国性的招生统一考试,作出可能是年轻时最重要的一个选择。新高考把选择前置,让学生从高二、甚至高一就开始考虑毕业后的方向。


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三年时间做好生涯规划,成为更好的自己,为最终的选择做好准备,便显得比以往更为重要。


高一上:适应高中生活,探索自身特点

高一下:夯实科目基础,认知专业大类

高二上:学好各科科目,进行背景提升

高二下:顺利完成学考,认知细分专业

高三上:探索自主招生,备战选考科目

高三下:冲刺高考考试,学习志愿填报


高中生是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还是便于填志愿的科目?究其本质,我们得先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了解自己最擅长的是什么。


03

选择  读透新高考


大部分参与新高考的地区选考科目都实行“6选3”的模式,也就是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偏好等分别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门科目中选出3门作为选考科目,于是产生了20种“风格各异”的选考方式。


从2017年第一批新高考试点地区浙江、上海来看,物理不仅因为科目自身存在考试难度,也因为它广泛的“专业适应性”,一直是学生们关心的焦点。


如果我们将是否包含物理学科,组合性质偏向传统文科或传统理科等因素考虑进去,可以将20个组合分为八个类别,而这八个类别在难度和专业覆盖率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另外,各个学科对应能选那些专业,我们都应提前做一些了解。















CopyRight@2016 www.flee.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7030987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461号
客户服务中心:027-52348665   电话:13307125128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珞喻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   技术支持:浪思科技

扫码
关注更多
高考资讯